石斛介紹
- 【別名】
- 林蘭、禁生(《本經》),杜蘭、石蓫(《別錄》),金釵花、千年潤(《綱目》),黃草(《藥物出產辨》),吊蘭花(《中國藥植志》)。
- 【藥用部位】
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或其多種同屬植物的莖。
- 【性味】
甘淡微咸,寒。
①《本經》:"味甘,平。"
②《吳普本草》:"扁鵲:酸。李當之:寒。"
③《別錄》:"無毒。"
④《滇南本草》:"性平,味甘淡。"
⑤《綱目》:"甘淡微咸。"
⑥《藥品化義》:"味苦,性涼。"
- 【宜忌】
①《本草經集注》:"陸英為之使。惡凝水石、巴豆。畏僵蠶、雷丸。"
②《百草鏡》:"惟胃腎有虛熱者宜之,虛而無火者忌用。"
- 【成份】
金釵石斛含石斛堿、石斛胺、石斛次堿、石斛星堿、石斛因堿、6-羥石斛星堿,尚含粘液質、淀粉。細莖石斛含石斛堿、石斛胺及N-甲基石斛堿(季銨鹽)。羅河石斛含石斛寧堿。
- 【功能主治】
生津益胃,清熱養陰。治熱病傷津,口干煩渴,病后虛熱,陰傷目暗。
①《本經》:"主傷中,除痹,下氣,補五臟虛勞羸瘦,強陰,久服厚腸胃。"
②《別錄》:"益精,補內絕不足,平胃氣,長肌肉,逐皮膚邪熱疿氣,腳膝疼冷痹弱,定志除驚。"
③《僧深集方》:"囊濕精少,小便余瀝者,宜加之。"
④《藥性論》:"益氣除熱。主治男子腰腳軟弱,健陽,逐皮肌風痹,骨中久冷,虛損,補腎積精,腰痛,養腎氣,益力。"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"治虛損劣弱,壯筋骨,暖水臟,益智,平胃氣,逐虛邪。"
⑥《本草衍義》:"治胃中虛熱。"
⑦《綱目》:"治發熱自汗,癰疽排膿內塞。"
⑧《藥品化義》:"治肺氣久虛,咳嗽不止。"
⑨《本草備要》:"療夢遺滑精。"
⑩《綱目拾遺》:"清胃除虛熱,生津,已勞損,以之代茶,開胃健脾。定驚療風,能鎮涎痰,解暑,甘芳降氣。"
⑾《本草再新》:"理胃氣,清胃火,除心中煩渴,療腎經虛熱,安神定驚,解盜汗,能散暑。"